
发布日期:2025-10-08 15:05 点击次数:200
1.中医如何认识五脏系统
人体五脏指的是心、肺、脾、肝、肾,六腑指的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五脏功能系统观是以五脏代表五个生理功能系统,如心系统(心—小肠一脉一舌一面一汗),肺系统(肺一大肠一皮一鼻一毛一涕),脾系统(脾—胃一肉一口一唇一涎),肝系统(肝一胆一筋一目一爪一泪),肾系统(肾—膀胱一骨髓一耳及二阴一发一唾)。五脏生理功能系统的脏腑、形体、官窍之间通过经络相互沟通联络,功能上相互配合,病变上相互影响。同时,五脏功能系统并非彼此孤立,而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以维持整体功能的协调平衡。更为重要的是,五脏所藏的精气血、津液是意识、思维、情志等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故五脏对人的意识、思维、情志等神志活动具有整体调节的作用,即“五神脏”。如《素问·宣明五气》将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分属五脏,而有“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之说。情志活动也分别由五脏所司,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五脏功能系统以五脏为代表,既是藏精之“形脏”,又是藏神之“神脏”。“形”与“神”是生命的两大构成部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不可分离。这种形(身)神(心)相关的生命观,是五脏功能系统观的重要体现。
图片
2.各脏腑的升降具体是怎么样的?
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在脾胃,中焦在脾胃之处,但是核心驱动力是肾阳,脾土升推动人体气机左升,胃土降推动人体气机右降。在脾胃的推动下,人体气机左升右降完成圆运动。其中,肾水、肝木左升,心火、肺金右降。在气机周流的过程中,脾升胃降,脾与胃互为表里;肾升膀胱降,肾与膀胱互为表里;肝升胆降,肝与胆互为表里;心降小肠升,心与小肠互为表里;肺降大肠升,肺与大肠互为表里。脏腑气机升降出现问题就会出现对应脏腑的疾病,所以如果脏腑出现疾病症状,就代表对应的脏腑之气的升降出现了问题,且互为表里的脏腑很容易一病俱病。
根据脏腑之间的同气关系,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心脏出现了病症,就可以推断出这个人的心气降得不好,因为心与小肠互为表里,所以这个人的小肠之气升得也不会好。如果一个人的胃出现了具体症状,就可以推断出这个人的胃气降得不好,脾与胃互为表里,所以可以推断出这个人的脾气升得也不会好。
人体的气机是一个整体,所以疾病都可以从气机的运转上找到答案。比如说现在得胃病的人非常多,这与他们错误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很多人每天吃生冷、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吃饭时间不固定、饥一顿饱一顿等,时间久了胃就出现了问题。胃是人体最大的降机,胃以降为顺,胃如果出问题,上半身其他脏腑也很容易出现问题。胃气如果降得不通畅,就会出现胃撑、胃胀、恶心、呃逆、反流反酸、胃痛、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等很多胃部问题,胃病出现后如果长时间失治、误治、不治,上半身的心、肺、胆也会受到影响降得不好。心长时间降不好会出现心火上逆扰心、心慌、心悸,如果心火扰了心神,还会失眠多梦,所以说胃病久了会出现心脏病的症状。胆气长时间降得不好,也会出现胆系疾病,比如出现口苦、头晕目胀等症状,现在的胆囊炎患者很多就是因为胃堵而胆气不降导致的。肺气如果不降会出现胸闷气短、咳嗽等症状,很多人感冒之后咳嗽很久不能痊愈,一方面是治疗方向有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他的胃降得不好,导致肺降得不好,“培土生金”就是针对这种咳嗽的.
(1)脾、胃属土,脾升胃降
图片
脾胃在中土五行中处于中轴的位置,因为中土五行的规律,为后世所说的“脾胃学说”和以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等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脾与胃五行属土,脾气升、胃气降,一升一降组成了土气“小太极”,这就是中医常说的脾和胃相表里的概念。脾胃处于人体中焦,脾升胃降不断旋转,在旋转中产生一股强大的能量,这个能量有着稳固全身之气的作用。中土脾胃之气在人体气机周流中的地位就像车轮的中轴。如果人体中土脾胃之气比较充足,也就是车轮的中轴充满力量,那么车辆会行驶得快速且稳定,人体健康无病。如果脾胃运转缓慢,中土脾胃之气比较弱,相当于车轮中轴运转得缓慢无力,则车辆会行驶得缓慢且不稳定,人体气机的左升右降很容易出现运转障碍,各种病症随之而出。脾胃具有消化食物的功能,我们吃的一日三餐进入胃后,经脾胃的消磨运化,转化成人体可以利用的能量和营养物质,这就是脾胃的运化功能。
中土脾胃的运化功能为人体气机周流提供了物质和能量,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离不开这些物质和能量,所以说脾胃为后天之本。如果脾运转异常,则会出现吃进去的食物消化不动,口总是感觉淡淡的没味道,上可见眩晕、脘腹胀闷等现象,下可见大便稀溏等病症。由于脾主全身肌肉,脾出问题后无法正常将食物的精气化生成血液,于是会出现全身气血不足的现象。由于脾气帮助人体气机左升,如果脾气不升则会导致人体气机升举无力,故而出现中气下陷的现象。胃为水谷之海,胃主受纳。我们吃入口的食物会在胃部进行消化。如果胃功能出现异常则容易出现脘腹胀、满、疼等现象,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现象,这些现象都是胃气上逆导致的。胃是人体最大的降机,胃以降为顺,胃气降可以带动人体气机右降,如果胃气不降则人体气机的右降也容易出现问题。
(2)肺、大肠属金,肺降大肠升
图片
肺与大肠五行属金,肺气降、大肠气升,一升一降组成了金气“小太极”,这就是中医常说的肺和大肠互为表里的概念。金气在人体是负责收敛的。什么叫收敛呢?比如说你给气球充气,在充气的过程中气球的橡胶皮越绷越紧,这绷紧的橡胶皮会产生一种向内收缩的力量。肺的收敛之力就像这股向内收缩的力量,这个力量是向内、向里的。同时气球内的气体有股向外扩散的力量,这股向外扩散的力量就像人体肝木的升发之气,肝木的升发之气是向上、向外的。人体的肺金之气向内收敛,肝木之气向外扩散,这两股力量互相约束,在动态平衡中为人体的各项升降出入活动提供能量。
肺主宣发、肃降,如果肺气运转出现异常则容易出现呼吸不畅现象,多见鼻塞、喷嚏、喉咙痒且咳嗽等症状。还可能导致体表之气瘀滞,进而导致皮肤毛孔关闭。气短、自汗、容易感冒、咳逆上气、痰多咳喘等现象都与肺气运转失常有关。如果肺的通调水道功能出现异常则有可能导致尿少、水肿等问题。大肠有传化糟粕的功能,如果大肠之气运转异常则可能出现大便干结、便秘、拉肚子、大便稀溏、脱肛,大便失禁等现象。肺与大肠同气,如果把气机的运行路线比作自来水管,那么肺和大肠这两个管子之间是连通的,两个管中运行的气也是一样的,所以同气的脏腑经常很容易一病俱病。比如一个孩子感冒发热因为失治、误治后变成肺炎,小孩在患肺炎的同时还容易出现便秘的现象,肺炎和便秘经常一起出现,这就是因为肺气与大肠之气是连通的。正常情况下肺气降大肠气升,现在这个孩子因为肺气不降出现肺炎,肺气不降会导致大肠之气上不去,于是大肠的运转也出现了异常,于是就出现了便秘的现象。
(3)肝、胆属木,肝升胆降
图片
肝与胆五行属木,肝气升、胆气降,一升一降组成了木气“小太极”,这就是中医常说的肝和胆互为表里的概念。人体中的肝木之气就像大自然中的植物一样拥有着强大的生发之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粒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可以有条不紊地生发长大,如果这粒种子上面压了一块石头,那么它会努力地把石头推开,当推不动石头时则会努力从石头缝隙中长出来,这就是种子强大的生命力。植物这股顽强的生命力就是木气赋予的。风者百病之长也,这里的风指的就是肝风,如果人体的肝木不能顺畅地升发,就会郁而化风,这风就导致人体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比如有一种痛叫“风痛”这种疼痛在人体游走不定,所以患者会说自己一会这里疼一会那里疼,这种游走性的疼痛就是肝风导致的。为什么这种疼是游走不定的呢?我们知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任何疼痛都是因为不通导致的。当肝气行走的道路上出现障碍时,为了到达目的地,刚劲有力的肝气会在瘀滞的地方进行猛烈冲击。这猛烈的冲击之力导致瘀滞处产生疼痛感,当肝气冲过一个障碍继续前行时,前方某处又遇到一个障碍,于是肝气再一次猛烈地冲击瘀滞处,于是冲击处又产生了疼痛感,于是患者就出现了一会这里终一会那里疼的现象。
肝气正常运转时充满了生机和力量,像一匹被驯服的野马一样兢兢业业地为人体服务。运转出现异常的肝气则像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它的破坏力是迅猛、强烈的。比如有些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破裂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因为木气郁滞到一定程度后猛烈暴发导致的。肝气运转异常会导致人体出现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阴亏虚、肝阳上亢、肝火下陷等现象,这几种现象是如何一步一步发生的呢?当肾水比较弱时,肾水生出的肝木之气自然也就比较弱,当柔弱的肝气没法正常穿过脾胃时,肝气就会发生瘀滞,于是就出现了肝气郁结的现象。肝气郁结久了就会积累大量的热量,这股热量就是肝火,于是就出现了肝火上炎的现象。当这股肝火炙烤肝脏时会导致肝脏的血液、津液变少、变黏稠,进而导致肝阴亏虚。肝阴亏虚后无法制约肝阳,于是肝阳会挣脱肝阴,于是就出现了肝阳上亢的现象。
另一方面,肝火还有可能往下冲击出现肝火下陷的现象,下陷的肝火跑到哪里就烧到哪里,进而导致下半身出现各种疾病。比如身体出现局部肿块、睾丸坠胀,前列腺炎、痛经、闭经、白带、黄带、痛风等一系列病症。
肝与胆互为表里,胆气以降为顺,如果胆气运转出现障碍时,有可能出现黄疸,这是胆汁分泌、排泄出现障碍导致的。如果胆火出现上逆现象则可能导致心烦失眠。如果胆火长期不降还可能导致胆囊炎、胆结石。由于胆汁是苦的,所以胆火上逆反冲到喉咙时会出现口干口苦的现象。
(4)肾、膀胱属水,肾升膀胱降
图片
肾与膀胱五行属水,肾气升、膀胱之气降,一升一降组成了水气“小太极”,这就是中医常说的肾和膀胱互为表里的概念。一粒种子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这股能量在外界环境具备后可以发芽长大,种子中储存的这股能量就是精气。人体之中,肾主藏精,人体在这股精气的主导下有了幼年、青年、壮年、老年等不同阶段,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繁衍后代都与肾中收藏的精气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今社会生活压力较大,很多人经常熬夜晚睡、大量吃冷食、房劳过度等,这对肾精有着巨大的消耗。肾为人体先天之本,损耗肾精相当于透支生命。伴随着肾精损耗的还有肾阳,肾中的元阳为人体阳气的动力源泉,为肝气升发的源动力。如果肾阳不足,则人体肝气的升发之力也就不足,进而导致人体左升的动力不足,左升动力不足则容易出现瘀滞,各种病症就出现了。
《黄帝内经》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意思是说如果冬天收藏得不好,人体的基础打得不好,到了第二年春天需要生发的时候就没有根,于是容易出现阳外散的现象,所以这时候容易得温病,这温病归根到底是肾气虚导致的。现在的人虽然不懂中医,但是都挺关心肾虚补肾的问题,很多人对肾虚的理解是错误的,有些医生会说某个患者肾阴虚、肾阳虚,其实阴阳是一体的,一虚俱虚,人体在肾精亏损的同时,肾阳也在亏损着,所以补肾应同时考虑到阴和阳,单纯地补肾阴或补肾阳不会起到什么效果。
气机周流的过程中,心之君火通过右降潜藏入肾水变为肾阳,所以说肾阳源自心火。方见上热,便知下寒,这句话的意思是看到上面上火,就知道下面有寒,上面有多热,下面就有多寒。正常情况下,心火穿过中土下降到肾,心火使肾水不寒。肾水穿过中土上济于心以滋心阴,肾水使心火不亢。就这样水火互相制约,不偏不倚,这就是心肾相交的原理。如果人体的脾胃出现问题,心肾没法穿过中土完成相交,上边的心火无法降下来会变成邪火,下边的寒无法升上去会导致下面更寒,于是人体就出现了上热下寒的现象。上热下寒体质的人上半身容易出现上火的现象如脸上起痘痘、口腔溃疡、牙痛、口舌生疮等。下半身容易出现寒象,比如腿脚冷、小腿容易抽筋、下半身怕冷、尿频无力等。如果这时候用手摸患者的身体会明显感觉到患者上半身发烫而下半身发凉。很多医生在看到上火现象时会用大量寒凉的药来灭这个火,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心火是肾阳的源头,心火无法顺利下降潜入肾中才出现了上火,用大量寒凉药来灭这个火实际上相当于消灭肾阳,所以有些人吃大量祛火药后体质会变得越来越差。如果把心火比喻成一个皇帝,把肾比作朝堂,现在皇帝迷恋享乐不上朝,我们应该说服皇帝重新上朝,而不是直接把皇帝杀掉。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引火归元,把心火引入肾水之中,当心肾相交,心火就可以顺利转变为肾阳,肾阳就可以顺利转变为心火,上面没了邪火而不热,下面得到温暖而不寒,于是上热下寒的现象也就消失了。
(5)心、小肠属火,心降小肠升
图片
心与小肠五行属火,心气降、小肠气升,一升一降组成了火气“小太极”,这就是中医常说的心和小肠互为表里的概念。心为人体的君主之官,心的能量叫君火。肝肾这类器官就像是辅佐君主的丞相,所以肝肾等器官中的能量叫相火。君和相顾名思义就是君主和丞相的关系,丞相是来辅佐君主的。君火和相火的区别在哪里呢?一辆汽车中,汽油燃烧所产生的能量就类似君火,汽车所有的动力和功能都是这股能量提供的,所以如果没有汽油,则汽车所有的系统都将废掉。车的电瓶和电路系统类似相火,汽车电瓶中的电能是由汽油燃烧的能量转化而来,电能才可以保证汽车的车灯、空调等设备正常运行。
君火和相火是就像人体中的太阳,万物生长靠太阳。它们是正火,是推动人体正常运转的动力,所以君火越旺越好。如果君火、相火在运转的过程中出现瘀滞,就会因郁而产生邪火。这邪火会导致人体出现各种病症,比如常说的肝火旺、胆火、胃火等都是邪火。从气机周流的角度看,人体的肾水左升转化为肝木,肝木继续温升变为心火,所以肾水是心火的源头。一个人如果心气不足则必然与肾气虚有一定的关系,因为肾气不足导致升发之力不足,心火得不到充足的供应就出现了心气不足的现象,心气不足到一定程度就出现了心衰、心脏病。
如果这时候右降路线出现障碍,上面的气机无法带着津液降下去,就会导致上面的水液泛滥,于是就出现了心包积液。心火聚积久了还会产生邪热灼烧周围的器官,会导致心阴不足,热量扰心会导致心慌、心悸,热量扰动心神会导致失眠、多梦等病症,这些症状结合肺气不降会导致胸闷气短,就是常说的心脏病、冠心病。心气不足是由左升出现问题导致的,心火不降则是因右降出现问题导致的。如果把心火比作天空中的太阳,那么肺金就像天空中的云彩,赤日炎炎如火烧,这时候一片乌云遮挡过来下场大雨,天气也就凉爽了下来。肺金将上面的心火收敛起来存放到下面的水中,于是肾水得热而不寒。
胃是人体最大的降机,人体的右降需要胃的带动,在胃的帮助下,心火方可右降为肺金,肺金继续右降为肾水。治左升以为心脏提供足够能量,治右降以消除各种病症,所以说,各种心脏病症的治疗需要同时兼顾左升与右降才可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